(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229326.8
(22)申请日 2022.05.23
(73)专利权人 江苏华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214200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 市和桥镇
工业集中区新兴 路2号
(72)发明人 陈俊 李姣 杨伟明
(74)专利代理 机构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 合伙) 32208
专利代理师 蒋飞
(51)Int.Cl.
C02F 9/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混凝气浮 一体化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设
备, 包括箱体及控制系统, 所述箱体内划分成混
凝区、 PH反调区、 溶气水接触区、 固液分离区及 清
水区; 所述混凝区、 PH反调区、 溶气水接触区、 固
液分离区及清水区按照污水处理流程排布成顺
时针螺旋 形; 所述混凝区内划分成若干个大小相
同的混凝调节室; 每个所述 混凝调节室及PH反调
区内均设置搅拌装置; 所述PH 反调区底部通过管
道与溶气水接触区连通; 所述固液分离区顶部设
置刮渣机构, 所述固液分离区内靠近刮渣机构刮
渣方向的一侧设置浮渣槽, 所述浮渣槽底部设置
出渣管; 所述溶气水接触区内设置溶气释放装
置, 本设备占地面积小, 成本低, 施工周期短, 运
行管理方便, 且处 理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7377569 U
2022.09.06
CN 217377569 U
1.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设备, 包括控制系统 (10) 及箱体 (20) , 所述箱体 (20) 内划分成
混凝区 (21) 、 PH反调区 (22) 、 溶气水接触区 (23) 、 固液分离区 (24) 及清水区 (25) ;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混凝区 (21) 、 PH反调区 (22) 、 溶气水接触区 (23) 、 固液分离区 (24) 及清水区 (25) 按
照污水处理流程排布成顺时针螺旋形; 所述混凝区 (21) 内划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混凝调
节室 (21.1) ; 每个所述混凝调节室 (21.1) 及PH反调区 (22) 内均设置搅拌装置 (30) ; 所述PH
反调区 (22) 底部通过管道与溶气水接触区 (23) 连通; 所述固液分离区 (24) 顶部设置刮渣机
构 (40) , 所述固液分离区 (24) 内靠近刮渣机构 (40) 刮渣方 向的一侧设置浮渣槽 (24.1) , 所
述浮渣槽 (24.1) 底部设置出渣管 (24.2) ; 所述溶气水接触区 (23) 内设置溶气释放装置
(5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区 (21) 、 PH
反调区 (2 2) 、 溶气水接触区 (23) 、 固液分离区 (24) 及清水区 (25) 的体积比为 40:10:7:3 6: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液分离区 (24)
外侧还设置溶气罐 (60) , 所述溶气罐 (60) 底部与溶气释放装置 (50) 连接, 顶部与溶气水泵
(61) 连接, 所述溶气水泵 (61) 另一端与清水区 (25) 中下部连通; 所述溶气罐 (60) 还与空压
机 (62) 连接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气释放装置
(50) 包括与溶气罐 (60) 连接的导气管 (51) , 所述导气管 (51) 上设置若干与导气管 (51) 连通
的导气支管 (52) ; 所述导气支管 (52) 的自由端设置储气腔 (53) , 所述储气腔 (53) 侧壁周圈
均匀设置若干与储气腔 (53) 连通的溶气管 (54) , 若干所述溶气管 (54) 以储气腔 (53) 为中心
呈放射状排布, 所述溶气管 (54) 上开设溶气孔 (5 5)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液分离区 (24)
底部还设置若干集泥斗 (24.3)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箱体 (20) 顶部
外周圈还设置操作平台 (70) , 所述操作平台 (70) 与箱体 (20) 之间设置固定斜撑 (71)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377569 U
2一种混凝气浮一体 化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混凝气浮处理设备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设
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 污水物化 处理在污水(特别是工业废水)预处理、 深度处理方面广 泛应用, 混
凝是向污水中投入某种化学药剂(常称之为混凝剂), 使污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状悬浮颗粒
或乳状污染物失去稳定后, 由于互相碰撞而聚集或聚合、 搭接而 形成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
气浮是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 粘附废水中疏水基的固体或液体颗粒, 形成水 ‑
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 颗粒粘附气泡后, 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絮体而上浮到水面, 形成
浮渣层被刮除, 从而实现固、 液分离的过程。 该工艺可以降低污水的浊度、 色度, 除去多种高
分子物质、 有机物、 某些重金属毒物和放射性物质。 目前现有的混凝气浮装置涉及的设备比
较多、 管线较复杂、 结构布置凌乱、 内部功能区体积划分不合理, 导致污水 处理效率低, 不便
于操作控制和管理、 占地 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 成本低, 施工周
期短, 运行 管理方便, 且处 理效率高的一种混凝气浮 一体化设备。
[000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是:
[0005]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设备, 包括箱体及控制系统, 所述箱体内划分成混凝区、 PH反
调区、 溶气水接触区、 固液分离区及清水区; 所述混凝区、 PH反调区、 溶气水接触区、 固液分
离区及清水区按照污水 处理流程排布成顺时针螺旋形; 所述混凝区内划分成若干个大小相
同的混凝调节室; 每个所述混凝调节室及PH反调区内均设置搅拌装置; 所述PH反调区底部
通过管道与溶气水接触区连通; 所述固液分离区顶部设置刮渣机构, 所述固液分离区内靠
近刮渣机构刮渣方向的一侧设置浮渣槽, 所述浮渣槽底部设置出渣管; 所述溶气水接触区
内设置溶气释放装置 。
[0006]作为优选, 所述混凝区、 PH反调区、 溶气水接触区、 固液分离区及清水区的体积比
为40:10:7:3 6:7。
[0007]作为优选, 所述固液分离区外侧还设置溶气罐, 所述溶气罐底部与溶气释放装置
连接, 顶部与溶气水泵 连接, 所述溶气水泵另一端与 清水区中下部连通; 所述溶气罐还与空
压机连接。
[0008]作为优选, 所述溶气释放装置包括与溶气罐连接 的导气管, 所述导气管上设置若
干与导气管连通的导气支管; 所述导气支管 的自由端设置储气腔, 所述储气腔侧 壁周圈均
匀设置若干与储气腔连通的溶气管, 若干所述溶气管以储气腔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 所述
溶气管上开设溶气孔。
[0009]作为优选, 所述固液分离区底部还设置若干集泥斗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7377569 U
3
专利 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设备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1:4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