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035603.1
(22)申请日 2022.05.03
(73)专利权人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体 育北
街7号
(72)发明人 吕建峰 李梅 张凡 谢丽兰
崔海平
(74)专利代理 机构 太原景誉 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14113
专利代理师 王博飞
(51)Int.Cl.
E03F 1/00(2006.01)
E03F 5/10(2006.01)
E03F 5/14(2006.01)
E03F 5/22(2006.01)C02F 9/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
用系统, 具体涉及节能领域, 包括用水设备使用
时产生的道路积水, 所述道路积水利用道路地势
汇集引流至排水沟的内部, 引流至排水沟内部的
道路积水经过格栅初步过滤后引流地下净化单
元的内部; 所述地下净化单元包括深挖在地下的
集水坑, 所述集水坑的内部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
两个竖隔板。 本实用新型方便将冲洗车辆和道
路、 养护混凝土构件以及雨季降水、 基坑抽水等
这些水源进行收集, 并经过多级处理后方便进行
多次循环利用, 不仅避免了水源的浪费, 而且从
施工用水方面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 提高
效益, 保护环境, 符合绿色施工的理念, 并在今后
的施工现场可以作为 一项重点进行推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7352776 U
2022.09.02
CN 217352776 U
1.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水设备使用时产生的道路积水
(1) , 所述道路积水 (1) 利用道路地势汇集引流至排水沟 (2) 的内部, 引流至排水沟 (2) 内部
的道路积水 (1) 经 过格栅初步过 滤后引流 地下净化单元 (3) 的内部;
所述地下净化单元 (3) 包括深挖在地下的集水坑 (4) , 所述集水坑 (4) 的内部沿竖直方
向上设置有两个竖隔板 (5) , 两个竖隔板 (5) 将集水坑 (4) 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分隔成沉淀
池 (6) 、 氧化池 (7) 和清水池 (8) , 所述排水沟 (2) 的输出端 连接有进污水管 (11) , 所述进污水
管 (11) 的端部延伸至沉淀池 (6) 的顶部连接有过滤箱 (12) , 所述过滤箱 (12) 的一端连接有
出污水管 (13) , 所述出污水管 (13) 上安装有浮球液位阀 (14) , 所述清水池 (8) 的底部一侧设
置有空腔 (20) , 所述空腔 (20) 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水泵 (21) , 所述循环水泵 (21) 的进液端与
清水池 (8) 的底部连通有净水吸管 (22) , 所述循环水泵 (21) 的出液端 连接有净水出管 (23) ,
所述净水出管 (23)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连接多通管, 并用多通管将抽出的水用于对外部用水
设备供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坑 (4)
的设置有支撑地面压力的防塌撑板 (10) , 且集水坑 (4) 的上方对应沉淀池 (6) 、 氧化池 (7) 和
清水池 (8) 所在上方位置处均设置有与地面连通的人行井 (9) , 每个人行井 (9) 的顶部均设
置有井盖 (3 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池 (6)
的底部安装有防水型的污泥泵 (15) , 所述污泥泵 (15) 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污管 (16) , 所述排
污管 (16) 的端部根据需要延伸至地 面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池 (6)
的底部还安装有过滤器 (17) , 所述过滤器 (17) 的底端与外部排水沟 (2) 的顶部之间连通有
抽水管 (18) , 且抽水 管 (18) 上安装有单向电磁阀 (19)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箱 (12)
两端部对应进污水管 (11) 和出污水管 (13) 的端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进 液端口 (121) 和出液
端口 (122) , 且 过滤箱 (12) 的内部安装有 过滤组件 (123) , 所述过滤组件 (123) 的两端部靠近
进液端口 (121) 和出液端口 (122) 的内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大孔滤网 (124) 和小孔滤网
(125)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组件
(123) 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构件, 所述大孔滤网 (124) 和小孔滤网 (125) 均为不锈钢滤网, 所述
大孔滤网 (124) 的网孔 直径大于小孔滤网 (125) 的网孔 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池 (6)
与氧化池 (7) 之间的竖隔板 (5) 上方安装有第一导流泵 (2 4) , 所述第一导流泵 (24) 的进 液端
与沉淀池 (6) 的内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吸水管 (25) , 所述第一导流泵 (24) 的出液端与氧化池
(7) 的内部 之间连接有第一出水管 (26) , 所述氧化池 (7) 与清水池 (8) 之间的竖隔板 (5) 上方
安装有第二导流泵 (27) , 所述第二导流泵 (27) 的进液端与氧化池 (7) 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
二吸水管 (28) , 且第二导流泵 (27) 的出液端与清水池 (8) 的内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出水管
(29)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352776 U
2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领域, 更具体地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
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现场施工阶段, 施工用水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料不可或缺, 且作为工程造价的一
部分单独列支, 日常施工阶段在抑制现场扬尘、 养护混凝土构件、 冲洗施工道路路面、 清洗
出现场车辆以及绿化浇水等方面都会需要大量的水, 尤其是在刚进场后, 很多建设单位不
能及时为施工单位提供必要的水源, 且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每天会用到大量的施工用水, 这
都会增加施工成本 。
[0003]而冲洗车辆和道路、 养护混凝土构件以及雨季降水、 基坑抽 水等这些常见的水源
都会在日常白 白流失而浪费, 造成资源的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
用系统, 方便将冲洗车辆和道路、 养护混凝土构件以及雨季降水、 基坑抽水等这些水源进 行
收集和多次利用, 不仅避免了水源的浪费, 而且从施工用水方面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成
本, 提高效益, 保护环境, 符合绿色施工的理念, 并在今后的施工现场可以作为一项重点进
行推广,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 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 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包括用水设备使用时产生的道路积水, 所述道路积水利用道路地势汇集引流至排水沟的内
部, 引流至排水沟内部的道路积水 经过格栅初步过 滤后引流 地下净化单元的内部;
[0006]所述地下净化单元包括深挖在地下的集水坑, 所述集水坑的内部沿竖直方向上设
置有两个竖隔板, 两个竖隔板将集水坑的内部从左到右依 次分隔成沉淀池、 氧化池和清水
池, 所述排水沟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污水管, 所述进污水管 的端部延伸至沉淀池的顶部连接
有过滤箱, 所述过滤箱的一端 连接有出污水管, 所述出污水管上安装有浮球液位阀, 所述清
水池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空腔, 所述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水泵, 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液端与
清水池的底部连通有净水吸管, 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液端连接有净水出管, 所述净水出管根
据实际需要选择 连接多通管, 并用多通管将抽出的水用于对外 部用水设备 供水。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所述集水坑的设置有支撑地面压力的防塌撑板, 且集
水坑的上方对应沉淀池、 氧化池和清水池所在上方位置处均设置有与地面连通的人行井,
每个人行井的顶部均设置有井盖 。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安装有防水型的污泥泵, 所述污泥
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污管, 所述 排污管的端部根据需要延伸至地 面外部。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 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还安装有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 的底
端与外部排水沟的顶部之间连通有抽水 管, 且抽水 管上安装有单向电磁阀。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352776 U
3
专利 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1:5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