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031954.5
(22)申请日 2022.04.29
(73)专利权人 南京市生态 环境保护科 学研究院
地址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 踞路175号
专利权人 谈超群 程雪剑 孙可纯
韦传旭
(72)发明人 吕婷 陈鸣 金辉 谈超群
程雪剑 孙可纯 韦传旭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02
专利代理师 杜春秋
(51)Int.Cl.
C02F 9/04(2006.01)
C02F 103/06(2006.01)
C02F 101/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 液快速处理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
速处理装置, 包括依次相连的快速混合机械搅拌
装置、 慢速混合机械搅拌装置以及斜管沉淀装
置, 快速混合机械搅拌装置的第一主体内部设置
为配水区和反应结晶成核区, 配水区与废水进水
管和加药管相连, 反应结晶成核区内设有快速机
械搅拌设备和pH探测头; 慢速混合机械搅拌装置
的第二主体上部设有反应结晶生长区, 反应结晶
生长区内设有慢速搅拌设备; 斜管沉淀装置的第
三主体内设置为出水区、 沉淀区和集泥区, 其中
沉淀区设有斜管。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结晶率
高、 沉淀效率高、 传质效率高及抗负荷性能强等
特点, 能够快速且高效地处理垃圾中转站渗滤液
此类高浓度氨 氮废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5页
CN 217627886 U
2022.10.21
CN 217627886 U
1.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相连的快速混合机械
搅拌装置、 慢速混合机械搅拌装置以及斜管沉淀装置, 所述快速混合机械搅拌装置包括第
一主体, 所述第一主体的内部从下至上依 次设置为配水区和反应结 晶成核区, 所述配水区
与废水进水管、 镁源加药管和碱剂加药管相连, 所述反应结 晶成核区内设有快速机械搅拌
设备和pH探测头; 所述慢速混合机械搅拌装置包括第二主体, 所述第二主体的上部设有反
应结晶生长区, 所述反应结 晶生长区内设有慢速搅拌设备; 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包括第三主
体, 所述第三主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出水区、 沉淀区和集泥区, 所述沉淀区设有一
组斜管, 相邻两斜管之间通道形成集水槽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主
体呈直筒形, 其筒内高径比为1.4~2.2:1; 所述第二主体由圆筒形筒体和倒圆锥形筒体及
底部抽屉状的沉淀物收集箱连接构成, 所述反应结 晶生长区设置在圆筒形筒体内, 所述倒
圆锥形筒体和底部抽屉状的沉淀物收集箱构成部分MAP集泥区; 所述第三主体由长方形筒
体和倒棱锥形筒体连接构成, 所述出水区和沉淀区设置在长方形筒体内, 所述集泥区设置
在倒棱锥形筒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棱锥
形筒体的底部设有带阀门的出 料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区
内设有带穿水孔的出 水渠, 所述出 水渠与设在长方 形筒体外壁上的第三出 水管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速机
械搅拌设备的转速为120~ 240 rpm, 所述慢速混合机 械搅拌装置的转速为10~3 0 rp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管的
倾斜角度为45~60 °, 所述斜管与长方形筒体底部的MAP集泥区之间的距离为长方形筒体高
度的1/7~1/5, 所述斜管的高度占长方形筒体高度的1/4~1/2, 所述斜管的长度为长方形
筒体长度的0.6 5~1, 相邻两斜管的间距为1.2 ~2.4 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水进
水管通过第一蠕动泵与进水箱相连, 所述镁 源加药管通过第二蠕动泵与镁 源储液瓶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剂加
药管通过pH自动电位滴定仪与碱液储瓶相连, 所述pH自动电位滴定仪与设置在反应结晶成
核区内的pH 探测头连接 。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主
体、 第二主体的筒壁分别通过卡扣与穿孔挡板连接, 所述穿孔挡板由安装在筒壁内侧的第
一支架支撑, 所述穿孔挡板上设有一组等距 圆形小孔; 所述第一主体的上部设有第一出水
管, 所述第一出水管与设在第二主体内的第二进水管相连; 所述第二主体的上部设有第二
出水管, 所述第二出 水管与设在第三主体下部的第三进水 管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
三主体的筒壁内侧设有用来支撑出 水渠和斜管的第二支 架。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627886 U
2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 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渗滤液回收处理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
处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磷酸铵镁高效结晶并回收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中的氮素的装
置, 具体来说是一种回收村镇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氮素的磷酸铵镁 (MgNH4PO4·6H2O, MAP) 反
应器。
背景技术
[0002]据了解, 2016年我国农 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亿吨, 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8 kg/
d, 其中至少有0.7亿吨以上未做任何处理。 由于这类垃圾的渗滤液具有成分 复杂、 有机污染
物浓度高、 色度大且气味恶臭等特点, 其液面不仅漂浮着大量的颗粒、 杂质等, 直接排放还
会造成二次污染。 如果对其无法及时处置而排入污水管网或河道水体, 不但会污染周围环
境, 还会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安全, 造成村镇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一大危害。 因此, 需要
对这类垃圾进行处理, 使其处理后达到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T47 ‑2016) 中规定。
另外, 为了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以及达到无害化处理, 可持续 发展等目标, 可从垃圾中转
站渗滤液中提取氮磷营养元 素加以利用, 以实现有效资源化利用。
[0003]目前, 已有多种物理、 化学和生物方法被用于从废水中回收氮磷元素, 包括吸附
法、 膜分离技术、 高级氧化技术、 MAP结晶法和生物法等。 相比较于传统的渗滤液处理工艺,
采用MAP结晶法处理村镇垃圾中转站 渗滤液, 不仅能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同时对于环
境保护和废物利用方面具有优越的特点。 MAP沉淀不仅具有缓释肥料特性, 可直接用于农业
和园艺等, 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进一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还由于其絮状物质结构, 具有
一定的吸附性能, 在 NH3‑N去除的同时, COD也可以被大大去除, 去除率甚至达到40%。 考虑到
成本效益、 能源效率和环境影响, MAP结晶法因上述优点在未来的垃圾渗滤液 处理中会得到
大力提倡。
[0004]根据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MAP晶体的形成要求废水溶液中有一定浓度的镁离子、 氨
氮和正磷酸盐存在, 且是一个可逆过程。 其主 要化学方程式为:
[0005]Mg2+ + NH4+ + PO43‑ + 6H2O→ MgNH4PO4·6H2O↓
[0006]Mg2+ + NH4+ + HPO42‑ + 6H2O→ MgNH4PO4·6H2O↓+ H+
[0007]Mg2+ + NH4+ + H2PO42‑ + 6H2O→ MgNH4PO4·6H2O↓+ 2H+
[0008]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对MAP结晶从各种废水如家禽粪便废水、 化肥工业废水和
城市垃圾渗滤液中进行脱氮除磷效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研究, 主要集中于水力条件
(如流速, 停留时间, 搅拌强度等) 的影响、 反应器设计以及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联用等方
面。 整个MAP结晶过程可分为成核和生长两个阶段。 而诱导时间长作为结晶过程的一大阻
碍, 为解决这一问题, 有效的反应器的设计是必不可少。 有效的反应器既能使进入容器的溶
液充分反应, 又能提供足够的时间使晶体充分生长, 在反应和沉淀两个阶段都促进结 晶反
应。 目前, 搅拌型反应器(STRs)是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 如目前已开发出的机械搅拌反应
器 (专利申请号: 2 01920364488.4) 、 间歇式机械搅拌反应器 (CN2 01910209498.5) 。 而上述两说 明 书 1/7 页
3
CN 217627886 U
3
专利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快速处理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1:5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