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0852814.8
(22)申请日 2022.04.14
(73)专利权人 江苏治水有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科 营
路2号中新 生态大厦8楼80 5室
(72)发明人 郭毅 刘雪菲
(51)Int.Cl.
C02F 9/04(2006.01)
C02F 1/4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含油废水回用处 理一体化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油废水回用处理
一体化装置, 包括隔油装置、 气浮装置、 进水储
罐、 臭氧发生器、 陶瓷膜储罐、 臭氧催化氧化反应
塔、 多介质过滤器和尾气破坏系统, 臭氧发生器
与气浮装置和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塔连通, 尾气 破
坏系统位于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塔的顶部。 本实用
新型利用陶瓷膜储罐和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塔相
配合的设置方式, 基于多级臭氧催 化氧化的化学
法处置含油废水, 产生的部分臭氧尾气可辅助气
浮系统高效除油, 针对分散油、 乳化油和溶解油
等水中难处理的油污, 采用特效催 化剂和分段多
级的堆砌 方式, 大大降低了废水中油脂对催化剂
的不良影响, 大大降低了水中的含油量, 实现对
废水的高效除油处 理。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17077213 U
2022.07.29
CN 217077213 U
1.一种含油废水回用处理一体化装置, 包括隔油装置、 气浮装置(3)、 进水储罐(4)、 臭
氧发生器(5)、 陶瓷膜储 罐(6)、 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塔(7)、 多介质过滤器(8)和尾气破坏系统
(9),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浮装置(3)位于隔油装置的一侧, 所述进水储罐(4)位于气浮装置
(3)的一侧, 所述陶瓷膜储罐(6)位于进水储罐(4)的一侧, 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塔(7)位
于陶瓷膜储 罐(6)的一侧, 所述臭氧发生器(5)与气浮装置(3)和臭氧催 化氧化反应塔(7)连
通, 所述多介质过滤器(8)位于臭氧催 化氧化反应塔(7)的一侧, 所述尾气破坏系统(9)位于
臭氧催化氧化反应 塔(7)的顶部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含油废水回用处理一体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油装
置包括隔油格栅(1)和沉淀池(2), 所述隔油格栅(1)与沉淀池(2)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含油废水回用处理一体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浮装
置(3)包括气浮槽体, 所述气浮槽体上设置有第一进 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所述气浮槽体的底
部设置有曝气装置, 所述气浮槽体底部连接有回流装置, 所述气浮槽体的顶端设置有刮渣
装置, 所述气浮槽体底部的一侧并设置有储水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含油废水回用处理一体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水容
器内部添加有絮凝剂, 所述絮凝剂为聚合硫酸铁、 聚合氯化铝、 硫酸高铁或硫酸亚铁中的一
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含油废水回用处理一体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储
罐(4)与陶瓷膜储 罐(6)相互连通, 所述进 水储罐(4)与储 水容器相互连通, 所述陶瓷膜储 罐
(6)与臭氧催化氧化反应 塔(7)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含油废水回用处理一体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臭氧催
化氧化反应塔(7)包括圆柱形反应塔, 所述圆柱形反应塔的底部 设置有陶瓷微纳米曝气盘,
所述圆柱形反应塔一侧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进 水口, 所述圆柱形反应塔内部 设置有多孔催化
剂床层支撑盘和多级堆砌的催化剂床层, 所述圆柱形反应塔另一侧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出水
口, 所述圆柱形反应 塔的顶部设置有机 械消泡系统和出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 含油废水回用处理一体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口
与尾气破坏系统(9)相互连通。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077213 U
2一种含油 废水回用处理一体 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处理一体化装置领域, 特别涉及 一种含油废 水回用处理一体化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石油开采加工、 石油化工、 冶金、 机械工业、 纺织、 食品加工工业及海上运输业等诸
多生产型企业长期存在 含油废水的水 处理问题。 这类油脂的主要成分包括: 轻碳氢化合物、
重碳氢化合物、 燃油、 焦油、 润滑油、 脂肪油、 蜡油脂、 皂类等。 其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 最
常见的为悬浮油, 粒径大于100微米, 静置之后会 快速油水分离从而 形成油膜, 较容易去除。
除悬浮油外, 此类废水中油脂还以分散油、 乳化油、 溶解油和固体附着油等多种形式存在,
其特点是液滴尺寸细小, 难以普通的油水分离方法有效去除, 如隔油池, 三相分离, 油水分
离膜等。 其中有一类废水, 用于去除油污的冲洗废水, 虽然含油量不高, 但整体水量较大, 直
接排放对环境污染大, 排入污水处理站又会增加处理负担和处理成本, 高效的处置回用方
法, 往往更符合企业需求。 另一方面, 由于大量表面活性剂类清洗剂的存在, 导致分散油和
乳化油这类油脂在废水中非常稳定, 在有效破乳之前, 传统的沉降分离法, 粗粒化法, 过滤
法, 膜分离法, 浮选法和吸 附法等去除效率往往不太理想。 针对此类油脂成份的深度去除,
絮凝或电解凝聚法, 盐析法, 生物化学法和化学 氧化法效果更为显著。
[0003](1)絮凝或电解凝聚法, 是指向废水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絮凝剂, 或者通过溶解性电
极向废水中溶出金属离子, 并形成亲油絮体 吸附油滴, 然后用沉降或气浮的方法将油分去
除。 其缺点是药剂投加量较大, 阳极金属消耗量大, 钝化速度快, 用于提高电导率的盐类投
加量大, 排泥量较大, 且运行费用较高;
[0004](2)盐析法, 是指向废水中投加无机盐类电解质, 破坏维持液滴稳态的双电层结
构, 导致油滴的热力学稳定性被打破并发生聚并, 进而破乳、 分层并最 终除去悬浮的分层油
脂。 但其存在聚析速度慢, 分离时间长, 占地面积大等缺点, 而且对由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
化油的处 理效果不好;
[0005](3)生物化学法去除水中溶解油的效果很好, 对分散油和乳化油效果不佳, 且对生
化系统带来较大冲击, 所以应用生化法处理含油废水时, 高效的分散油和乳化油去除至关
重要。
[0006]在过往的含油废水处理专利报道中往往采用上述方法的复合工艺。 在专利号
CN110104810A的专利中仅采用隔油沉淀池预处理, 以及PVDF或PAN有机膜分离的两部纯物
理方法进行处理。 该方法并没有对废水中的有机物、 乳化油等难以通过膜法分离的物质进
行处置, 在处理较高含油量的乳化油废水时, 膜系统污堵难以避免, 并且产生的沉淀物和分
离浓液未得到有效处置, 具有二次污染的风险。
[0007]进一步地, 在处理较高含油量废水时, 在专利号CN205616664U的专利中采用高效
隔油, 气浮, 以及两级陶瓷膜过滤的组合工艺。 该方法占地面积小, 并在处理能力上得到一
定提升, 但同样未对溶解性有机物、 乳化油等做任何处置, 长期运行均面临较大的污堵压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077213 U
3
专利 一种含油废水回用处理一体化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2: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