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543879.0 (22)申请日 2021.12.16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地址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 72号 (72)发明人 庞建超 杨文军 李守新 邹成路  张哲峰  (74)专利代理 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210 02 专利代理师 于晓波 (51)Int.Cl. G06F 30/17(2020.01) G06F 30/23(2020.01) G06F 119/02(2020.01) G06F 119/08(2020.01)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 劳寿命预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 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属于材料科学与 工程应用技术领域。 该方法首先依据火力面结构 特征建立缸盖等效构件模型, 然后利用有限元软 件前处理模块定义相应材料参数、 单元类型, 完 成边界条件及载荷的施加; 进一步开展热 ‑机耦 合动力学仿真, 基于后处理模块提取服役工况下 的载荷谱曲线; 最后借助能量法疲劳寿命预测模 块, 导入有限元仿真得到的热 ‑机载荷谱, 基于能 量法理论完成热 ‑机疲劳寿命分析, 进而通过线 性累积方法获得缸盖等关键构件服役工况下的 损伤分布和寿命值。 该方法易于实现、 成本低廉, 可有效解决传统热 ‑机疲劳试验耗资高、 效率低 等问题, 能够为缸盖等复杂构 件的设计与优化提 供有效工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14912211 A 2022.08.16 CN 114912211 A 1.一种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首 先依据火力面结构特征建立缸盖等效构件模型, 然后利用有限元仿 真获得服役工况下关键 部位的热 ‑机载荷谱曲线; 进一步基于能量法理论, 并借助能量法疲劳寿命预测模块, 完成 热‑机疲劳寿命预测, 进 而获得缸盖服役工况 下的损伤分布及寿命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该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依据火力面结构特征建立缸盖等效构件模型, 导入有限元软件进行网格划分, 定义 相应材料参数、 单 元类型, 并设置 接地弹簧, 完成边界条件及载荷的施加; (2)基于传热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模块, 完成热 ‑机耦合动力学仿真, 并提取服役工况下 的载荷谱曲线; (3)定义材 料循环应力 ‑应变曲线, 并输入步骤(2)仿真得到不同工况 下的疲劳载荷谱; (4)基于能量法理论建立能量法疲劳寿命预测模块, 完成热 ‑机疲劳寿命分析, 进而通 过线性累积方法获得服役工况 下缸盖的损伤分布及寿命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1)中, 缸盖的火力面部位受载最为严重且复杂, 是最易损坏的部位之一, 故缸 盖等效构件模型选择缸盖火力面部位; 有限元网格需进行无关性检验, 以保证足够的计算 精度和效率; 材料参数根据实际构件材料不同温度下 的弹塑性 曲线确定; 施加的边界条件 及载荷取决于实际构件的约束和受载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2)中, 基于传热分析获得等效构件服役工况下的温度分布, 进一步将温度场 计算结果导入动力学分析模块, 完成热 ‑机耦合动力学仿 真, 并提取服役工况下的载荷 谱曲 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3)中, 定义材料循环应力 ‑应变曲线, 将其导入步骤(2)有限元仿真结果, 得到 不同工况 下的疲劳载荷谱。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4)中的能量法疲劳寿命预测模块具体如下: 基于能量法的疲劳损伤理论可由公式(1)表示: Ws=W0·Nf‑1/β                   (1) 公式(1)中, Nf为载荷循环周次; Ws为循环稳定时滞回环的面积; W0为疲劳韧性; β 为材料 疲劳损伤转 化因子; 不同温度时, W0和β 的值可通过如下公式(2) ‑(3)进行计算: W0=eT+f                      (2) β =mT+n                      (3) 公式(2)‑(3)中, e、 f、 m和n 为材料参数; 基于能量法的疲劳损伤理论建立能量累积损伤模型, 并利用能量累积损伤模型进行寿 命预测; 能量累积损伤模型如公式(4) ‑(5):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4912211 A 2公式(4)‑(5)中, Wi为第i周的滞回能, Wi=k·Δ εp·Δσ, k为形状因子, Δ εp为塑性应变 变化量, Δσ 为应力变 化量; W0和β 为材料 常数; Di为第i周的损伤参量; D为疲劳损伤总和, 当D 值达到1时, 材 料失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4)中, 针对内燃机不同工况下的载荷谱, 考虑热 ‑机载荷耦合作用的影响, 基 于能量法完成服役载荷条件下 的热‑机疲劳分析, 进而通过线性累积方法获得服役工况下 缸盖的损伤分布及寿命值。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4912211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能量法和等效构件模型的缸盖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1:27:3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