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588444.8 (22)申请日 2021.12.23 (71)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 学研究院 地址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0 号 (72)发明人 孙平 朱国金 陈光明 金久峰  张强 段庆伟 尤琳 黄青富  (74)专利代理 机构 成都宏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337 代理人 杨伟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17/11(2006.01) G06F 17/10(2006.01) 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土质与岩质边坡拉裂-倾倒式崩塌破坏 模式的稳定分析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岩 土力学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 一种土质与岩质边坡拉裂 ‑倾倒式崩塌破坏模式 的稳定分析方法, 基于现场分析调查边坡坡高、 坡度、 后缘拉裂缝状况、 坡脚侵蚀或剥蚀面的宽 度与深度情况, 在分析基础上建立边坡计算模 型; 利用现场试验、 规范建议或工程经验确定边 坡岩土体的容重γ、 摩擦系数f、 凝聚力c、 抗拉强 度σt物理参数; 结合梁的弯曲理论与极限平衡 分析方法, 开展拉裂 ‑倾倒式崩塌破坏的稳定性 定量分析与评价, 该方法还可以考虑地震惯性 力、 预应力锚索或锚杆的影 响, 本发明理论严密, 计算简便, 易于实现, 是现有边坡抗滑稳定分析 有益的补 充, 为进行该类型破坏模式的边坡的稳 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加固处理研究提供了一条有 效的途径。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4页 CN 114254514 A 2022.03.29 CN 114254514 A 1.一种土质与岩质边坡拉裂 ‑倾倒式崩塌破坏模式的稳定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S1: 广泛收集整理研究区边坡的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地下水活动、 降水情况, 并开展现 场调查, 查明边坡的坡高、 坡度、 地层岩性结构面的发育状况、 坡顶后缘拉裂缝的深度与位 置、 坡脚侵 蚀深度与宽度、 自然边坡的典型破坏模式等, 系统分析总结边坡的破坏机理与破 坏类型以及影响边坡变形失稳的作用或作用组合; S2: 根据所述S1获得的信息, 选取典型计算剖面, 建立拉裂 ‑倾倒式崩塌边坡 的计算模 型; S3: 根据工程类比分析、 室内或现场试验、 规范建议或 以往工程经验, 确定边坡岩土体 的容重γ、 抗剪强度参数(摩擦系数f与凝聚力c)、 抗拉强度σt等物理力学参数; S4: 在所述S2与S3的基础上, 计算边坡的抗滑与 抗倾倒安全系数, 并取其中的最小值作 为边坡的控制性破坏模式与相应的安全系数; S5: 在所述S4的基础上, 研究采用系统或随机锚杆、 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技术可行 性, 分析边坡 满足规范要求所需要的加固力, 开展边坡的加固处 理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质与岩质边坡拉裂 ‑倾倒式崩塌破坏模式的稳定分析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稳定分析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 当后缘拉裂缝位于破坏面旋转点的左侧时, 以破坏面旋转点A为坐标原点, 水平方 向为x轴, 竖直方向为y轴, 建立局部坐标系, 通过几何关系可知, 破坏面中点 的x坐标xM=‑ b1/2, 所述A点 为破坏面旋转 点, 所述b1为拉裂缝位置与A点的水平 距离; S20: 当后缘拉裂缝位于破坏面旋转点的右侧时, 以破坏面旋转点为坐标原点, 水平方 向为x轴, 竖直方向为y轴, 建立局部坐标系, 通过几何关系可知, 破坏面中点的x坐标xM=b1/ 2; 所述A点 为破坏面旋转 点, 所述b1为拉裂缝位置与A点的水平 距离; S30: 当后缘拉裂缝与破坏面底面在同一竖直线上, 以破坏面旋转点A点为坐标原点, 水 平方向为x轴, 竖直方向为y轴, 建立局部坐标系, 通过几何关系可知, 破坏面的中点的x坐标 xM=0; 所述A点 为破坏面旋转 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质与岩质边坡拉裂 ‑倾倒式崩塌破坏模式的稳定分析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S10的计算 步骤为: S101: 计算潜在倾倒体各分区的自重Wi与重心的xci坐标, 所述潜在倾倒体分为四个分 区, 各分区的面积Ai及重心的x坐标xci的计算式为: 第一分区: 第二分区: A2=h(b‑hcotα ); 第三分区: A3=h1b1; 第四分区: 所述潜在倾倒体的总重量 W的计算式为: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4254514 A 2S102: 计算所述潜在破坏体滑动的安全系数 Fs, 计算公式为: S103: 计算作用在潜在倾倒体破坏面上的法向力Pb与弯矩M 所述倾倒体自重W在破坏面的法向力Pn的计算式为: Pn=W cosβ 所述倾倒体自重W对 破坏面旋转 点A的弯矩M的计算式为: S104: 计算破坏面上的最大拉应力σtmax与倾倒体的抗 倾安全系数 Ft1 根据材料力学, 破坏面对其法向对称轴的惯性矩I为(在边坡的走向方向取单位宽度) 故作用于破坏面AB上的最大拉应力σtmax的计算式为: 故边坡潜在倾倒体的抗 倾安全系数 Ft1的计算式为: Ft1=σt/σtmax。 所述h为潜在倾倒体高度, 所述h1为后缘拉裂缝深度, 所述b为潜在倾倒体底边宽度; 所 述b1为拉裂缝位置与旋转点A的水平距离, 所述L为破坏面AB的长度, 所述α为边坡坡度, 所 述β为破坏面AB的倾角, 所述f为破坏面AB的有效摩擦系数, 所述c为破坏面AB的有效凝聚 力, 所述γ为岩体容重, 所述xci为第i个分区的重心x坐标, 所述Ai为第i个分区的面积, 所述 为xc潜在倾倒体的重心 x坐标, 所述W为潜在倾倒体自重, 所述Pn为作用于尚未贯通的破坏面 AB上的法向力, 所述M为法向力Pn对破坏面AB中点M的弯 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质与岩质边坡拉裂 ‑倾倒式崩塌破坏模式的稳定分析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S20的计算 步骤为: S401: 计算潜在倾倒体各分区的自重Wi与重心的xci坐标, 潜在倾倒体可分为三个区, 各 分区的面积及重心的坐标的计算式为: 第一分区: 第二分区: A2=h(b‑b1‑h cotα ); 第三分区: 所述潜在倾倒体的总重量 W的计算式为: S402: 计算作用潜在倾倒体破坏面上的法向力Pn与弯矩M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4254514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土质与岩质边坡拉裂-倾倒式崩塌破坏模式的稳定分析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土质与岩质边坡拉裂-倾倒式崩塌破坏模式的稳定分析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土质与岩质边坡拉裂-倾倒式崩塌破坏模式的稳定分析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土质与岩质边坡拉裂-倾倒式崩塌破坏模式的稳定分析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1:50:3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